LED 抱树灯长期暴露在户外,易堆积灰尘、树叶、鸟粪、雨水污垢等,不仅影响美观,还会遮挡光线、导致散热不良(灰尘覆盖会使灯体温度升高 5-10℃,加速元件老化)。
常规环境(公园、小区等无重度污染区域):每 2-3 个月清洁 1 次;
恶劣环境(路边、工厂附近等多尘、多油烟区域):每月清洁 1 次;
特殊天气后(暴雨、沙尘暴、台风后):24 小时内检查并清洁表面残留污垢。
断电操作28165万彩网10:先断开抱树灯的电源(拔掉插头或关闭控制箱开关),确保安全后再清洁,避免触电风险。
表面清洁:
缝隙清洁:灯体与灯座的连接缝隙、散热孔处的灰尘,可用吹风机冷风吹扫(避免用热风,防止元件受热损坏),或用棉签蘸少量清水擦拭。
晾干复位:清洁后用干布擦干灯体表面水分,确保完全干燥后再通电使用,避免水分渗入内部导致短路。
LED 抱树灯故障多源于防水失效、线路老化、固定松动,需定期针对性检查。
抱树灯的防水等级通常为 IP65/IP66(IP65:防喷射水;IP66:防强喷水),但长期使用后防水胶圈、接线处易老化,需重点检查:
灯体外壳:观察是否有裂缝、破损,若有需及时更换同型号灯壳(破损后防水失效,雨水易渗入灯珠和驱动电源);
接线接口:检查电源线与灯体的连接部位是否有防水胶套脱落、开裂,接线端子是否生锈(生锈会导致接触不良、短路)。若胶套老化,需更换新的防水胶套;若端子生锈,用细砂纸打磨后涂抹防锈剂,或直接更换端子;
密封胶圈:灯盖与灯体连接处的硅胶密封胶圈,若出现硬化、变形、脱落,需立即更换同规格胶圈(密封胶圈建议每 2 年整体更换 1 次,提前预防防水失效)。
电源线28165万彩网10:检查导线是否有磨损、破皮、鼠咬痕迹(户外易被老鼠、鸟类破坏),若导线破损,需用防水绝缘胶带包裹,或直接更换带防水护套的电源线(建议选择 RVV2×1.5mm² 户外专用线);
LED 灯珠:通电后观察是否有灯珠不亮、闪烁、发黑现象。若单颗灯珠故障,可更换同型号 SMD 灯珠(需用烙铁焊接,操作时断电并做好防静电措施);若多颗灯珠故障,可能是驱动电源损坏,需更换匹配的恒流驱动电源(注意电压、电流参数与灯体一致);
驱动电源:触摸驱动电源外壳(通电 10 分钟后),若温度过高(超过 60℃),可能是电源过载或散热不良,需检查负载是否过多,或清理电源散热孔灰尘。
北方严寒地区(气温低于 - 10℃),需选择耐低温型号的抱树灯(灯珠和驱动电源需满足 - 20℃~60℃工作温度);
28165万彩网10冰雪天气后,及时清除灯体和线路上的积雪、冰棱,避免重量过大压断线路或损坏灯体;
低温可能导致防水胶圈变硬收缩,需在开春后重新检查密封性能,必要时更换胶圈。
在灯体附近悬挂驱鼠袋、防虫贴(选择对树木无伤害的环保型药剂);
28165万彩网10电源线穿入 PVC 波纹管(管径≥16mm)埋入地下或固定在树干上,避免被鼠类啃咬;
定期检查灯体内部是否有虫蛀、鼠害痕迹,若有需清理后在灯体缝隙处涂抹少量防虫胶。
若抱树灯需季节性闲置(如冬季停用),需做好存储保护:
彻底清洁28165万彩网10:按上述清洁方法彻底清理灯体和线路,确保干燥无水分;
断电拆解:断开所有接线,将灯体、电源线、驱动电源分类拆解;
防护处理:在灯体接口、接线端子处涂抹防锈剂,套上防尘防水袋;驱动电源单独用泡沫包裹,避免碰撞;
存储环境28165万彩网10:存放于干燥、通风、阴凉的室内(温度 5-25℃,湿度≤60%),避免阳光直射、潮湿或靠近腐蚀性物品(如化肥、农药);
定期检查:每 3 个月检查 1 次存储状态,防止受潮、发霉或鼠虫破坏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