户外照明设备长期面临高低温交替、高湿高盐等复杂环境侵蚀,灯具寿命与稳定性常受制约。近日,某头部照明企业发布的新一代 LED 投光灯具,凭借创新的三层氟碳涂层工艺实现耐候性突破,顺利通过国家灯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极端环境专项测试。
该灯具的核心技术升级在于表面防护涂层体系的重构。研发团队采用 “底漆 - 中涂 - 面漆” 三层氟碳涂层工艺,底漆选用磷化锌防锈涂层,可在铝合金灯体表面形成致密钝化膜,阻断金属与空气、水分的接触;中涂层为弹性氟碳树脂,能缓冲温度变化引发的材料热胀冷缩应力;面漆则采用含氟量达 70% 的聚偏氟乙烯(PVDF)树脂,兼具抗紫外线老化与化学腐蚀性能。经检测,涂层附着力达 GB/T 9286-1998 标准 1 级,铅笔硬度≥3H,可抵御风沙磨损与酸雨侵蚀。
在极端环境测试中,该灯具展现出优异的稳定性。在 - 40℃的低温环境下,连续运行 5000 小时后,灯具启动响应时间仍≤0.5s,光输出维持率达 93%,远超传统灯具的 82%;在 85℃高温与 95% 相对湿度的湿热环境中,驱动电源电容等关键元件无鼓包漏液现象,绝缘电阻保持在 500MΩ 以上;在模拟沿海高盐雾环境中,经过 1000 小时盐雾试验(GB/T 10125-2021),灯体表面无明显锈蚀,金属连接件腐蚀面积<1%。此外,灯具整体防护等级提升至 IP68,可在 1.5 米水深环境下连续浸泡 24 小时正常工作。
这种高耐候性灯具的落地,将有效拓展 LED 投光产品的应用边界。在青藏高原等高原寒冷地区,可解决传统灯具低温启动困难、塑料部件脆裂的问题;在东南沿海港口,能抵御盐雾对灯体结构的侵蚀,延长使用寿命;在沙漠油田等高温干旱区域,可避免高温导致的光源光衰加速与驱动失效。目前,该灯具已与西北某光伏电站、海南某港口项目达成批量供货协议,预计将使户外照明设备的平均更换周期从 3 年延长至 8 年,综合运维成本降低 60%。
相较于市场上常见的丙烯酸涂层与硅烷改性涂层灯具,氟碳涂层产品在耐候性上优势显著。数据显示,传统丙烯酸涂层灯具在户外使用 2 年后,表面易出现粉化剥落,光衰率达 25%;而氟碳涂层灯具在相同环境下使用 5 年,光衰率仅为 8%,涂层完好率保持在 95% 以上。该企业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将推动氟碳涂层工艺的成本优化,计划年内实现中端产品线的全面普及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