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为什么 LED 灯功率与实际亮度(流明)不成正比?
LED 灯的亮度(流明,lm)并非由功率(W)直接决定,核心取决于光效(lm/W) —— 即每消耗 1 瓦电能转化为光的能力,而光效受 3 个关键因素影响:
芯片质量:优质 LED 芯片(如进口三星、欧司朗芯片)的光电转换效率更高,相同功率下能发出更多光。例如,普通芯片光效约 80-100lm/W,而高端芯片可达 130-150lm/W,这就导致 10W 普通芯片灯(800-1000lm)可能比 8W 高端芯片灯(1040-1200lm)更暗。
驱动电源效率:LED 灯需驱动电源将交流电转为直流电,劣质驱动的转换效率低(如 80% 以下),大量电能被转化为热能浪费,而非用于发光;优质驱动效率可达 90% 以上,能让更多电能用于点亮芯片,相同功率下亮度更高。
散热设计:LED 芯片工作时会发热,若灯具散热不良(如塑料外壳、无散热鳍片),芯片温度升高会导致光效下降(即 “热衰”),即使功率相同,长期使用后亮度也会明显低于散热好的灯具。
简单来说:功率是 “耗电多少” 的指标,流明是 “发光多少” 的指标,光效才是 “耗电转化为光的能力”,三者的关系是 流明 = 功率 × 光效,因此功率相同的 LED 灯,光效不同会导致流明差异,出现 “功率高却更暗” 的情况。
二、选购 LED 灯:优先参考流明(lm),而非功率(W)
流明是国际通用的 “亮度量化指标”,直接反映灯具实际发光强度,而功率仅代表能耗,因此选购时需以流明为核心参考,具体分两步:
不同场景对亮度的需求不同,可按 “空间面积 × 推荐照度” 计算所需总流明(照度:单位面积的光通量,单位 lux,lx),常见空间的参考标准如下:
| 空间类型 | 推荐照度(lx) | 面积示例(㎡) | 所需总流明(≈面积 × 照度) | 灯具选择建议 |
|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| 卧室(休息区) | 100-200 | 15 | 1500-3000lm | 1 盏 2000-3000lm 吸顶灯 + 2 盏 500lm 壁灯 |
| 客厅(活动区) | 200-300 | 25 | 5000-7500lm | 1 盏 4000-5000lm 吸顶灯 + 4 盏 500lm 筒灯 |
| 厨房(操作台) | 300-500 | 10 | 3000-5000lm | 1 盏 2000lm 吸顶灯 + 2 盏 1500lm 嵌入式射灯 |
| 书房(阅读区) | 300-500 | 8 | 2400-4000lm | 1 盏 2000lm 台灯(局部照明)+1 盏 1500lm 吸顶灯 |
| 卫生间 | 200-300 | 6 | 1200-1800lm | 1 盏 1500lm 防雾吸顶灯 + 1 盏 500lm 镜前灯 |
注:若空间有吊顶、高楼层(如 3 米以上),需额外增加 10%-20% 流明,避免亮度不足。
在确定所需流明后,可通过 “流明 / 功率” 计算光效,优先选择光效≥100lm/W 的产品(家用)、≥120lm/W 的产品(商用),避免 “高功率低流明” 的能耗浪费。
例如:
三、选购避坑:注意 “虚标流明” 问题
部分商家会虚标流明(如实际 800lm 标 1200lm),可通过 2 个方法验证:
看检测报告:要求商家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(如 CQC、CE 认证),报告中会标注 “初始光通量”(即实际流明),避免仅看产品包装标注。
直观对比:若线下选购,可将同功率的两款灯同时点亮,在相同距离下对比照射墙面的亮度,亮度差异明显的大概率存在虚标;线上选购可参考真实用户评价中的 “亮度反馈”,避开 “亮度不足” 的差评较多产品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