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障影响范围:矩阵式排列本质是将灯珠分为多个独立支路,再通过并联方式连接到驱动电源。当单颗或某一支路的灯珠损坏(如开路、烧毁)时,仅该支路停止工作,其他支路仍能正常供电发光。例如,100 颗灯珠按 10×10 矩阵排列(10 条支路,每条 10 颗串联),若某一条支路的 1 颗灯珠烧毁,仅这 10 颗灯珠不亮,剩余 90 颗灯珠仍可正常工作,不会导致整灯熄灭。
维修难度:维修时定位故障点更便捷,可通过目视观察(不亮的支路区域)或万用表检测支路电压快速锁定故障支路;更换时无需拆解整灯灯珠板,仅需更换故障支路的灯珠或单独更换支路板(部分产品设计为可插拔支路模块)。但需注意,若支路内灯珠为串联结构,单颗灯珠损坏可能导致整支路不亮,需逐一检测支路内灯珠以确定具体故障点,不过相比串联式排列,整体维修效率仍更高。
故障影响范围:串联式排列是将所有灯珠串联成一条完整回路,驱动电源输出的电流需依次经过每颗灯珠。由于串联电路 “一处断开,全路不通” 的特性,只要单颗灯珠出现开路故障(如灯珠金线断裂、芯片烧毁),整个回路就会中断,所有灯珠均无法发光,直接导致整灯熄灭。例如,100 颗灯珠串联排列,即使仅 1 颗灯珠损坏,整灯也会完全不亮,故障影响范围覆盖全灯。
维修难度:维修时定位故障点难度较大,需用万用表逐颗检测灯珠的正向电压和反向漏电流,才能找到损坏的灯珠;更换时需先拆除灯珠板上的灌封胶(若有),再用热风枪取下损坏灯珠并重新焊接新灯珠,操作过程中易损坏周边正常灯珠(如高温导致焊盘脱落)。此外,若灯珠板为一体化设计,无法拆分支路,维修后还需重新进行防水处理(如补涂防水胶),进一步增加维修复杂度和成本。
均匀度优势:矩阵式排列通过多支路独立发光,可通过设计支路分布密度(如边缘区域支路密度高于中心区域)和调整各支路的电流分配(部分智能驱动可实现支路电流微调),优化光输出的空间分布。例如,用于户外广场照明的投光灯,采用矩阵式排列时,可通过增加灯珠板边缘支路的灯珠数量,弥补边缘区域的光衰,使整个照射区域的照度差异控制在 ±10% 以内(符合 GB 50034-2013《建筑照明设计标准》中 “普通场所照度均匀度≥0.7” 的要求)。
特殊情况:若支路间灯珠参数一致性较差(如正向电压差异超过 0.1V),或驱动电源对各支路的电流分配不均,可能导致不同支路的光通量差异,出现 “光斑分层” 现象(即不同支路区域亮度不同)。但通过选择同一批次、参数误差≤0.05V 的灯珠,搭配支持恒流分路输出的驱动电源,可有效避免此类问题。
均匀度特点:串联式排列中,所有灯珠通过的电流完全一致(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),理论上若所有灯珠参数(如光通量、色温)完全一致,光输出均匀度应与矩阵式相当。但实际生产中,灯珠参数存在微小差异(即使同一批次,光通量偏差也可能达 ±5%),且串联电路中灯珠的光衰会累积传递 —— 某颗灯珠因老化导致光通量下降后,会间接影响整个回路的光输出稳定性,长期使用后易出现 “局部暗斑”(如某几颗灯珠光衰速度快,亮度明显低于其他灯珠)。
场景适配性:串联式排列的光输出更集中,适合小范围聚焦照明(如广告牌射灯、窄光束角投光灯),此类场景对 “点光源” 的聚焦效果要求高于大面积均匀度;但在需要大面积均匀照明的场景(如车间、体育场),串联式排列的均匀度劣势会更明显,例如 100 颗灯珠串联的投光灯,使用 2 年后可能出现部分灯珠亮度下降 30%,导致照射区域出现明显的明暗不均。


国内销售部: 0750-3760663
国外销售部: 0750-3760616
150-1500-4778(微信同号) 莫先生
135-9083-3370(微信同号) 莫小姐
邮箱:info@sunkingled.com
地址: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云沁路源科电子工业园4栋8楼

微信 扫一扫